综合新闻
时政要闻
法律事件
我所新闻
我所新闻
 
新闻中心 | | 正确、安全地使用微信红包成难题                2016-1-7                                                       [返回列表]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根据新规,微信零钱发红包过千需认证。有网友认为,这一新规给微信红包加了一道“安全锁”。

  不得不说,自从微信红包诞生伊始,便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不到两年时间,含蓄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用微信红包来表达感情、维系关系。不论是感谢、祝福、道歉、问好、关怀、贺喜,甚至是红包群里停不下来的游戏,大大小小的节日里,微信红包已不能缺席,成为了一种互联网“现象级”产品。

  然而,在带来利好的同时,微信红包的另一面也不应被忽视——利用微信红包营销、牟利、甚至赌博的群体正悄然扩张,俨然已形成种种怪象。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微信红包,也成了一道难题。        怪象一:讨要红包,祝福变味

  “中秋节又到了,是朋友就发个红包买月饼!” “天又热了,给我1、2、3元买雪糕吃好吗?”……近两年来,每到节日,微信上总会有这么一群人群发信息讨红包,让人不胜其扰,原本“你情我愿”的红包祝福变了味儿。

  通过微信讨要红包是一种“游戏”,大部分发送讨要红包信息者,是抱着一种好奇、娱乐或者从众的心态。有人觉得玩一下无所谓,有人觉得既然别人可以发给我,我也可以转发给别人,于是,类似的信息“漫天飞”。讨要红包就像道德绑架,让被讨要者面对“红色炸弹”而无所适从。

  【提醒】让微信红包回归“常态”,我们就要抵制讨要红包信息漫天飞的现象,杜绝转发讨要红包的信息。

  怪象二“红包群”变“赌博群”

  随着“网络红包”的不断升级,“抢红包”也不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遭遇现实利益的诱惑和“赌徒心理”的泛滥,不少“微友”一不小心就会逾越法治底线,以游戏之名,行赌博之实。

  比如,有些微信群专门组织群员“抢红包”,并在群中设定了相关“规矩”。又如,麻将不开桌了,扑克不洗牌了,都改“抢红包”,一夜之间的收益、损失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微信红包已经成了犯罪的载体,因为具有隐蔽性,所以比传统模式的犯罪手段危害更大。

  对于这种现象的监管,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民警表示,如果是亲友间在微信群内小额互发,没有营利性质,不涉及违法。但如果金额较大,以营利为目的抢红包,甚至还有群主“抽头”的,就涉嫌赌博。根据相关规定,提供抢红包“场所”者甚至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参与微信群抢红包的手机用户也涉嫌参与赌博,要受到相应处罚。

  【提醒】不要贪小利!将微信群抢红包游戏当成营利工具,一旦沉迷,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还涉嫌违法。

  怪象三红包的便捷为诈骗提供“通道”

  近日,大学生小张抢到一个微信红包,可不仅红包没有到账,自己的银行卡反被扣款700元。一位哈尔滨女士,在手机微信群里看不少人转发“双12电商促销红包”的链接,上面标着转发三个群就能获得59元的红包,便跟着转发了。但转发后并没有领到红包,而是弹出一个下载软件的提示,安装到手机里后无法卸载,网银损失200元。从这些案例可以发现,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于是出现了新型的诈骗手段。

  警方揭秘两种红包诈骗方式:伪装成木马程序的红包,一旦点击,银行卡账户和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取;微信AA收款功能伪装的红包,使用时会被要求输入支付密码,一旦输入,银行卡中的钱就会被转走,就算不输入密码,财产也会被盗取。

  【提醒】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尽量使用本人不常用的仅有少量资金的银行卡;使用手机设备锁和独立微信支付密码等功能保障用卡安全;在不需要使用时,及时解除微信与银行卡之间的绑定。

 怪象四:微信红包或引发“微腐败”

  微信红包可谓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问候方式,指尖移动间就能将祝福和承载着祝福的红包秒发给对方。这一“问候利器”的确有够快捷方便,可恰恰是这一点便让有心人利用起来,成为过节时官商、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避风港”。

  在微信收发红包不同于银行实名转账的有据可查,或是现金送礼的有迹可循,经常在谈笑间就“插播”一条红包信息,多笔金额瞬间入账,安全可靠不易察觉。尽管每个红包少则几分,多则200元,但积少成多,可能成为一种“微腐败”。“积少成多”如不能及时制止,很容易变成“大贪巨贪”。

您是第959709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北京市立天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09023291号 网站管理企业邮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华普花园A座201 电话:84094991/92/93/94/95/96 电子信箱:lt@litian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