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时政要闻
法律事件
我所新闻
我所新闻
 
新闻中心 | | 法律时代的音符:“改判案例”——律师讲法律故事                2018-8-24                                                       [返回列表]
    “改判案例”—— 从败诉到胜诉的律师智慧 作者简介:王峥 律师 | 《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执行主编 ,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重大复杂案件课题组组长 法律时代的音符:“改判案例”——律师讲法律故事 文 | 王峥 恢复法律制度以来,我们国家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正在日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对执法者和司法实践参与者的期望和要求。古今中外,民主与法治,相生相依,不可或缺。面对现实中纷繁复杂各类案件、浩如烟海的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和实施,尤为根本。再健全的法律,都是需要人来实施,营造公平、正义的氛围,凸显重要。 关于对现实中的冤案、错案的反思 面对一段时间以来,冤案、错案的出现一度引发人们沉重的反思,譬如在刑事案件中聂树斌、呼格吉勒图这两个分别发生在1994年、1996年的强奸杀人案,聂树斌、呼格吉勒图被一、二审法院判处死刑,10年后意外发现了“真凶”,2016年、2014年,再审法院分别撤销原判决,改判聂树斌呼格吉勒图无罪,正义得到了伸张,可生命无法重来;刘忠林故意杀人案,发生在1990年,一、二审法院判决刘忠林死刑缓期二年,刘忠林经历漫长的申诉,终于在被关押二十五年后,重获自由,冤案、错案给他们带来的二十几年的人身自由的枷锁乃至生命的代价;民事案件中,某中级法院一审判决一方赔偿另一方近五千万元,二审改判不赔分文,最高院再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某高级法院的某土地转让案件,一审分文不必赔偿,终审判决一方赔偿另一方上亿元,并支付近五千万利息;北京涉及某医药公司控制权案件,原判归甲方,终审归乙方。一审、二审、或再审判决乾坤挪移,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判。 这些冤案、错案,有的关乎公民的生命或者人身自由,有的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尽管是极少数,却给当事人自身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生命不可能从来,自由也不可能用金钱买到,一个冤案可能毁掉一个企业,一个错案可能让一个人付出生命或者自由的代价。尤其严重的是,冤案、错案,它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会让人们置疑司法的权威,它如同江河的水源一样,如果源头污染了,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灾难,毕竟,公平、正义是需要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具体案件之中。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正义从来不会缺席,而只会迟到。 成立“重案组”,编辑刑事、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 北京市律师协会面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急社会之所急,想公众之所想,于2016年1月集结司法实践第一线的实务派专家,成立了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重大复杂案件课题组(以下简称“重案组” ),其任务有二项,一是编辑出版刑事、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二是对现实中重大复杂案件进行专家论证。目前,由北京市协会编著的《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和《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以下简称“改判案例”),已经于2017年底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改判案例”,涉及刑事、民事中的众多领域,在刑事案例中,有暴力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财产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类型;民事案例中有家事纠纷、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公司股权纠纷、金融纠纷、土地、建筑、房产纠纷。“改判案例”涉及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参与的律师及公安、检察、法院机关之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是恢复法律制度以来首个法律机构汇集成书的“改判案例”。 “改判案例”,是恢复法律制度以来的一种突破和尝试 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离不开突破和尝试,突破和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对于“改判案例”,律师界、法、检、公安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众口皆碑,譬如: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说:““改判案例”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五庭庭长高贵君说:“改判案例不仅对律师办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公检法办案机关亦有重要借鉴意义”。著名民法学家崔建远更是认为它:“填补了法律文献上的空白”。《民主与法制社》总编刘桂明的评价是:以“量、亮、良”三字概括:“此书将北京律师刑事、民事众多优秀案例收录进来,体现了此套的含量与份量;书中将北京律师的经典案例展示给律师以及社会大众,是北京律师的一个亮点;而每一个经典案例中所体现的办案律师思维之缜密、专业能力之精湛,均体现了律师风采、律师的形象、律师的良好风范”。众多的业内人士还说:“里程碑意义”、“刑事、民事的办案宝典”等,还受到了法律共同体以外各阶层人士的欢迎。恢复法律制度四十年来,北京市律师协会将“改判案例”汇集成册公开出版,是机构出版“改判案例”的第一次,它像一面镜子,照耀着以往司法实践的曲直,它又像一把尺子,在度量着人心的价值取向。“改判案例”,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错误与正确、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错误,是进步的标志,也是符合我国“有错必纠”的法律基本原则。“改判案例”汇集了近些年来北京律师在全国范围内,办理过的刑事、民事具体案例,各级法院的法官、检察官和北京律师,在认定事实和实用法律方面,在是与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别开生面的较量和比拼,最终,正确取代错误,真理战胜了谬误。 “改判案例”的现实价值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法治中国,需要的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更需要现实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特别是握有生杀予夺之权的机关,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和汲取错误的教训,成为每一位执法者的必修课。对于、公、检、法机关来说,“改判案例”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公安、检察机关的案件材料,各级法院一审、二审、再审乾坤逆转式的判决,透过这些案例的正确与错误的认定,检视自身、汲取精华,提高办案人员的水准、能力,对于贯彻“有错必纠”的司法原则,对于四级二审、再审制度,弘扬司法体制内部的正能量,都具有特别是意义。一位警官、一位检察官、一位法官,他们对于法律的执着和坚守,正一步一步地筑起公平和正义的天平,他们的执法和办案水准、他们的良知正一点一点地影响着中国法治的进程,“有错必纠”、有错必改,避免或减少冤案、错案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的司法责任制:“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就是在实践中对司法人员最实质的约束。因为“公平正义是人们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 “改判案例”对律师的现实价值作用 “改判案例”将诉讼纷争中律师的诉讼策略、办案技巧、全文的代理词、辩护词,在刑事和民事这两个社会中涉及量最大的不同类型的“改判案例”展示给世人,以往,各级法院的判决书可以轻易找到,但辩护词、代理词是律师诉讼经验、诉讼水准的重要标志,律师的辩护词、代理词基本不对外公布,特别是“改判案例”中,一审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与二审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律师全文的辩护词、代理词较之普通案件的立论、辩驳会比较精彩,将这样的辩护词、代理词公之于众,显示了北京律师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风貌。当前的律师业务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每位律师都不可能再像以往万金油似的“全能”律师,“改判案例”对于刑事、民事诉讼律师以及非诉讼律师来讲,都极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在刑事、民事两份大类“改判案例”中,办案律师倾其所能,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勇于直陈、敢于亮剑,展示了办案案律师的聪明和智慧、知识和专长,他们与二审、再审法官,共同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堪称是青年律师办案的宝典,亦是各专业领域律师们学习、参考的工具书。 “改判案例”对于法律教学、科研部门是难得的司法实务工具书 法学教学机构,特别需要实务中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是法律教学部门的必须,以往普通案例有很多,但特别缺少刑事、民事“改判案例”,刑事、民事各种类型的“改判案例”,可以增加师生们及科研机构对司法实务的深刻领会和理解,可以在学习期间去正确评判正确与错误,可以为接下来的司法实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务正、反两方面的比对,分析、比对,发现法律疏漏,可以为立法总结经验;同时,与现实中的司法实务相结合,可以避免理论的空洞乏味,使理论学习有了司法实务的参照,使理论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 “改判案例”对社会普法的价值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公平、正义,呼吁全社会尊法、知法、懂法。可现实中,对于公民、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怎么去做才是依法,如何去做才是守法?对于法院的判决、裁定的正确与错误,没有专业的鉴别能力,只能是盲从!“改判案例”,告诉了他们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懂得了什么行为可为,什么行为不可为!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聚众冲击政府机关者?为什么会有依靠刀枪棍棒了结事端者?为什么会有败诉后不断申诉、信访、请愿者?概因他们对法律的指引作用缺乏了解,才导致了错误行为的产生。现实中,由于我们国家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分门别类的各种法律太过广博,不同的人或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不可能对相关法律懂得很多,理论上的学习若无基础,会免为其难,生动的形形色色的“改判案例”,可以让他们形象地理解和懂得正确与错误的划分。 改判案例”的思考 刑事、民事“改判案例”,作为机构正式出版的汇集成册“改判案例”,百度之后可能是首次,我国恢复法律制度四十来年的时间,这么多年来,众多的司法部门,众多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难道没有这样的立意吗?难道没有这样的素材吗?近四十所来首次出版“改判案例”,耐人寻味。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冤案、错案,谈虎色变,不敢说、不能说,对于改判之类的说法,尽可能回避之。但当前的司法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去规范,都需要统一的秩序,都需要有共同的信仰,法律既是我们统一的信仰,需要全社会一体遵循。从远古时代,氏族部落的同态复仇,到春秋战国时代管仲提出的依法治国,到盛唐时代的刑法治,再到如今,“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国特色的法治时代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强化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错案终身责任追究,推进阳光执法等等,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律师们办案的实际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法、检、公等司法部门有重大的转变,依法办事、讲究程序、注重实体、关注公平、公正等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后,司法体制内部,形成了良好的严格依法、认真执法的氛围,这样的趋势继续延续下去,将会是中国司法机构的福音,是国家的福音,是社会的福音。 律师行业,作为与公、检、法交集最多的行业,上至部委机关,下到平民百姓,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从律师代理刑事、民事诉讼、仲裁以及非诉讼业务,无时无刻不在从事着与法律相关的事务,接触法人、自然人,世态万千的法律事务,他们感触最深,每一次出台新法律,我国司法体制的每一次改革,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他们是最有资格品评法律制度的一个群体。 “改判案例”的出版,进而同《民主与法制》社将“改判案例”缩编成法律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这其中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用法,北京律师,不只是在为自己的当事人、顾问单位提供法律帮助,不只是为他们代理诉讼、仲裁,也在为社会公益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担负着只有律师才能担负起的社会责任,“重案组”的全体律师,在此次编写“改判案例”的过程中,没有领取分文稿酬和编审费用,并且花费了大量个人的工作时间、业余时间,甚至牺牲了很多的节假日。但我们深知,法律实践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领域去探讨和发掘,还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身体力行,“改判案例”作为北京律师理论探讨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更是砥砺我们“重案组”成员在现实中办好每一个具体刑、民案件,前行的一股动力和能量。 但愿,“改判案例”能给司法机构以借鉴和参考;但愿,“改判案例”能给律师界以学习和补充;但愿,“改判案例”能在社会起到普法的效应;但愿,公、检、法机关同律师、同社会各界一道,奏起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乐章。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市律协主导,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重大复杂案件课题组策划组织北京一线律师编写。精选十七个有代表性的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加以整理汇总。每个案例均提纲契领地整理了清晰的争议焦点、关键词及简要的案例介绍,案例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公诉书、各个审次判决文书、律师辩护词、办案律师辩护思路总结、专家点评等内容,向读者展陈了律师办案的全过程,真实细节地展现了律师的办案技巧与办案智慧。 【作者简介】 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重大复杂案件课题组(以下简称“重案组”)成立于2016年1月,成员由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大兴区等区律师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部分仲裁委的律师仲裁员等30人组成,均是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且工作在诉讼第一线的资深律师。“重案组”主要有两项职责:一是负责编写刑事、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二是对现实中重大复杂案件进行专家论证。
您是第913357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北京市立天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09023291号 网站管理企业邮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华普花园A座201 电话:84094991/92/93/94/95/96 电子信箱:lt@litianlawyer.com